中國冶金報社
記者 趙萍 報道
記者 朱亞明 攝影

圖為發布會現場
“鋼鐵企業反映的環保投入壓力,以及下一步碳配額、相關工程改造等巨大投入,鋼協一直在關注,也及時聽取了各企業的相關訴求。”10月31日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黃導在2025年鋼協三季度信息發布會上回答《中國冶金報》記者關于“如何幫助鋼企平衡減排成本與競爭力”問題時這樣表示,將通過差異化管控政策、碳市場機制優化、極致能效工程等舉措,推動鋼鐵企業低碳轉型與經濟效益協同發展。
黃導介紹,一方面,通過基于環境績效評級的差異化管控政策,幫助環保工作優異的企業減輕壓力。如對超低排放改造投入大、運行效果好的企業,在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及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,優先保障其正常生產權益,而未實現超低排放的產能則面臨更嚴格的管控。另一方面,針對碳市場運行后可能對鋼鐵企業造成的成本壓力,鋼協正積極向政府主管部門反映行業訴求,推動配額分配機制更科學更合理更優化,如對前沿性探索性低碳技術應用企業應給予配額傾斜、探索建立碳價與鋼鐵產品價格的聯動機制等。
黃導表示,鋼協將極致能效工程作為低碳轉型的突破口,通過節能降耗實現降本與降碳的雙重目標。自2022年12月份以來,鋼鐵行業已啟動143家企業、7.5億噸鋼產能的能效標桿培育工程,重點推廣高爐富氧噴煤、轉爐余熱回收等節能技術,參與企業的高爐、轉爐工序能耗強度分別下降3.32%、13.64%,能源成本降低顯著,部分抵消了低碳改造的投入成本。












